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立夏以来,全国夏粮小麦自南向北陆续成熟收获,5月26日,“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截至6月18日,收获进度已达96%,除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麦收还将持续到入秋之后,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均已圆满收官,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一是动手早。农业农村部提前与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沟通联系,强化工作协同,及时会商研究跨区通行、用油保供等服务保障举措;指导各地提早部署安排,留足落实时间,为麦收顺利推进争取主动。
二是进度快。今年入夏后天气多变,各地趁晴抢收,麦收节奏紧随小麦成熟时间快速调整高效推进,总体进度比常年快了2—3天。6月5日进度过半后,各地加快抢收,每日收获超1000万亩,到16日迅速推进到九成多。
三是机具优。随着近年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力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政策调整优化,我国农机装备加快迭代升级,今年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已成为跨区主力机型;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
四是应急强。集中开收以来,全国麦区先后出现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各地密切关注、高效应对。5月底,豫鄂皖接到大范围强降雨预警,三省调度机具昼夜作战、协调省内外对口支援、组织“北机南下”,5天抢收小麦超1亿亩;6月初,江苏也遭遇强降雨天气,全省投入烘干机1.9万台,3天抢烘苏北、苏中湿粮240多万吨,避免了小麦过湿霉变,实现了“龙口夺粮”。
五是损失低。各地既抓机收进度、也抓收获质量,深挖机收减损潜力,广泛组织技能培训,认真开展监测调查,山西、山东、河北等地机收减损比武现场实测损失率降低至0.7%左右,预计今年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继续控制在1%以内的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到手和全年粮食稳产保供提供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从潮玩IP跨界瓷砖品类,中国品牌靠创新设计狂飙全球消费市场,改写潮流风向2025-06-22 13:18
- 福建省发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十条措施2025-06-22 12:48
- 5G-A融合应用蓄势6G创新布局加速2025-06-22 12:26
- 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2025-06-22 11:48
- 东南大学团队破译心脏发育密码为先心病等出生缺陷防治与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关键2025-06-22 11:04
- “五指山毛道乡黎族植物染藤编艺术”专场展在省非遗展示中心举办2025-06-22 10:39
- 青藏高原湖泊里“藏着”藻类新物种2025-06-22 10:02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创新免疫学研究,提升人体“抗风雨”能力2025-06-22 09:12
- 艾超:寻找土壤肥料的“中国答案”2025-06-22 07:39
- 飞蛾借星光完成史诗般迁徙2025-06-22 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