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入伏,“暑、湿、热”三邪交织,中医推荐喝碗它
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之一,南方地区湿度大。此时“暑、湿、热”三邪交织,人体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津液耗损严重。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大量排汗,进而引发口干舌燥、乏力等津气耗伤症状。 二是脾胃功能受损。湿热邪气困阻脾胃,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三是心火亢盛。暑热之邪扰动心神,使人感到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同时舌尖红赤、小便短赤也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但三伏天暑湿交蒸,需以清暑祛湿为主,兼顾酸甘生津。乌梅汤通过酸甘化阴补充津液,适合暑热伤津者。
乌梅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的《饮膳正要》,其中记载的“白梅汤”便是其前身。历经演变,乌梅汤逐渐成为了民间夏季必备的保健饮品。
以下介绍乌梅汤自制方法。
材料:乌梅15克,山楂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冰糖适量。
做法:洗净后浸泡30分钟,加水1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冰糖再煮10分钟,滤渣即可。
功效: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肺、肝、脾、肾、大肠经,具有生津止渴、敛肺止咳的功效,与冰糖结合,更能发挥其酸甘化阴的作用,迅速补充人体津液。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健胃消食、活血散瘀,对于缓解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有很好的效果。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起到调和诸药、增强口感的作用。冰糖味甘,性平,能润肺止咳、补中益气,既能调和药性,又能改良饮品的口感。
饮用建议:乌梅汤宜温服或常温饮用,避免冰镇以免伤及脾阳。每日饮用1~2次,每次200毫升左右,饭后1小时服用效果最佳。
禁忌人群:胃酸过多、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患者应慎用。外感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出现时,应暂停饮用。孕妇饮用前建议咨询医师。
误区提醒:
1.乌梅汤非酸梅汤。市售酸梅汤常含添加剂且糖分过高,与自制的乌梅汤在成分和功效上存在差异。
2.适量饮用为宜。因其酸性成分可能长期过量刺激胃黏膜,故不宜完全替代白开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天眼新知 一束追光,照亮千亿级产业链:演唱会经济的全景洞察2025-07-21 11:19
- “吃播”丑态惹争议被叫停,全国半年新增直播电商企业超5.5万家2025-07-21 11:17
- 检修高铁,咱有“绝活儿”!2025-07-21 10:33
- 钢铁动脉铸就“中国名片”——聚焦我国高速铁路创新发展2025-07-21 09:40
- 花1780元考陪诊师证却无单可接,学员质疑:订单都去哪儿了?2025-07-21 09:24
- 科学家构建首个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2025-07-21 08:45
- 穿戈壁越冻土跨海洋,中国高铁驰骋多样环境2025-07-21 08:05
- 探索至真至美的数学世界2025-07-21 07:01
- 精准农业,潜力几何2025-07-21 06:14
- 陈航回归,叶军离职,钉钉变阵2025-07-21 0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