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李正风:当代科普应解读“进行中的科技”
7月20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前沿科技的发展战略与伦理治理”专题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正风指出,欧盟2025年最新报告数据表明,到2022年AI论文已占全球科研产出的35%,且AI应用与所有科研创造性指标呈正相关。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科研范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需建立微观、中观、宏观三层协同治理框架应对伦理风险。
针对科技伦理治理滞后于发展的核心矛盾,李正风提出分层应对方案。
在微观层面,科学家须兼具“创新者与伦理治理者”双重身份,主动提升伦理素养;在中观层面,头部企业应建立伦理委员会,科研机构需重构团队结构;在宏观层面,需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竞争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同时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应对大众对于新技术发展过快产生的怀疑与恐惧心理,李正风表示,当代科普应从传播成熟知识转向解读“进行中的科技”,科学家和企业有责任用通俗语言解释AI的“双刃剑”效应,即AI的风险和好处。他指出,要通过数字素养教育普及数字伦理修养,将“理性怀疑精神”纳入公众价值观塑造维度。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技创新与伦理治理对立起来。”李正风指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既要追求技术突破,也要考量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当天的专题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前沿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科技创新与监管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中国团队提出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2025-07-26 08:28
- 北京大学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突破:自主创新软件SPONGE性能超越国际主流GPU方案2025-07-26 06:50
- 倡导人与人工智能协作共赢2025-07-26 06:44
- 科学骑行,这些要点需上心2025-07-26 05:09
- 网络大V说了啥?“书写申活”大V沙龙登陆外滩FTC2025-07-26 02:22
- 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量突破1万吨2025-07-26 01:48
- 华为任旭东:开源协作,共同拥抱无限可能的智能世界2025-07-25 20:15
- 早C晚A的冰爽搭档!容声“除菌冰”重塑家庭品质生活2025-07-25 20:11
- 撑起女性健康“守护伞”——“两癌”宣传与患病女性帮扶项目推进会在京举行2025-07-25 19:40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唯一的海岛县汕头南澳深耕蓝色经济2025-07-25 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