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中老铁路建设和运营护航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依托中老铁路开行的“京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超过2000列,将东南亚地区的榴莲、山竹等生鲜产品快速运往我国各地,运输时间缩短四分之三。这背后,是科技为中老铁路建设和运营保驾护航。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它穿三山跨四水,桥隧比71.1%,是世界首条长距离穿越热带雨林高山峡谷区的跨国铁路,是“板块缝合带上的热带雨林超级铁路工程”,存在雨林区“看不清”、无人区“到不了”、敏感禁区“进不去”的勘察难题。
针对这些难题,中铁二院团队创建了热带雨林高山峡谷区多维协同勘察与综合选线成套技术。首次构建了热带雨林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勘察”三级协同的勘察技术体系,可高效获取热带雨林地形数据和隐蔽地灾信息,实现了针对茂密热带雨林的高精度勘察,精度从分米级提升至厘米级。同时,热带雨林区雨季时间长、降雨强度大,水文勘察与防洪面临极大挑战,对此中铁二院团队创新水文勘察及防洪减灾技术体系,发明“生态—降雨—岩土”三态耦合水文计算方法和山洪预报系统,水文的精准勘察和预测为选线提供了依据和支撑,也系统地做强了工程防护,确保中老铁路的安全可靠。
铁路无法完全绕避亚洲象栖息地,如何解决?针对象群活动面广、破坏力强,中铁二院团队首创“象群行为+模型推演”线位优化方法和“高桥+长隧+专涵”组合,构建“柔性栅栏、声光屏障、缓冲林带”与“生境修复、生态补偿”相融合的多维保护体系,研发双光谱摄像智能识别的防野象侵入系统及智慧安防系统,创建了全球首个“预测—规避—防护—修复—监测”全链条亚洲象保护体系,首创铁路廊道亚洲象多通道、多层级、全周期保护技术体系,实现重大线性工程与大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和谐共生。
在热带雨林极端环境,铁路工程建造离不开关键技术。中铁二院团队创立“控水、阻裂、抗蚀”盐岩隧道灾变控制理论,发明“三层结构、双层防水、多重防腐”的韧性结构体系,破解了超95%高含量盐岩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服役的世界难题;首创钢横联与混凝土双柱组合新型结构及减震耗能体系,实现了高墩大跨桥梁从被动“防垮”到刚柔协同“控损”的技术代际跨越,建成世界铁路第一高墩元江特大桥;首次提出基于8种不同破坏模式、考虑渐进破坏特性的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攻克了50米深厚软土变形控制难题,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跨国运营中,中铁二院团队首创跨国铁路互联互通智能联运成套技术,创建了“1套核心标准+31项技术规章”跨国铁路运营维护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中国铁路标准从“本土化应用”到“全球化适配”的跨越,成功实现中国标准国际化。
《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开幕游族网络当选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25-07-27 14:14
- 上半年稳外资显效:大项目密集落地,引资质量结构双提升2025-07-27 13:41
- 上半年预亏鼎信通讯出售资产能否扭转业绩颓势2025-07-27 13:06
- 院士科普从“手性”到精准调控:不对称催化的科学奥秘2025-07-27 11:39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应用大赛火爆程度超预期“AI+文旅”能量令人2025-07-27 10:55
-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2025-07-27 10:47
- AI报志愿,能否算出“最优解”?2025-07-27 10:10
-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助残成果加速涌现2025-07-27 08:48
- 世卫专家提醒防范基孔肯雅热暴发2025-07-27 07:36
- 聚力转型攻坚笃行服务致胜太平人寿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2025-07-27 0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