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
7月20日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从气象上分析,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量带给空气。每天的平均温度,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取决于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间的差额,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加之暖空气“含水”能力比冷空气强,夏季雨水多,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人们感觉又闷又热。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提前到来正成为一种趋势。对比1961年至1990年和1991年至2020年数据发现,1991年至2020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提前。同时,统计近60年气温数据发现,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多个城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加。《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一般而言,每年的高温日都会集中在“三伏天”出现,“三伏天”自然成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当然,我国的高温天气并不是都与“三伏天”对应,而主要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个天气系统密切相关。最近,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以及多地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等,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了中东部大部地区直接相关。
极端高温不利于身体健康。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对公众来说,要重视高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尽量避免或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DeepSeek论文斩获ACL2025最佳论文知乎掀起“稀疏注意力”解码2025-08-02 06:08
- 5G-A商用跑出“加速度”呈现集群化发展2025-08-02 04:53
- AI眼镜的iPhone时刻来了吗?2025-08-02 04:09
- Salesforce与ServiceNow罕见联手:拟各投7.5亿美元押2025-08-02 01:59
- 库克表态:苹果将大幅加码AI投资并开放并购2025-08-02 00:35
- 苹果公司季度收入同比激增10%创2021年末以来最大增幅2025-08-01 23:30
- “空中ICU”护航远距离生命线2025-08-01 22:03
- 加盟店踩刹车,高端茶降温,八马茶业的增长焦虑藏不住2025-08-01 22:01
- 趣丸科技亮相WAIC共话MCP生态与AI安全治理新路径2025-08-01 20:34
- 腾讯算法大赛正式开赛,超8400学子历时三个月角逐AI之巅2025-08-01 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