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这一成果为研究中国南方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古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资料。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联合巴西、德国等国学者共同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知名地质学期刊《意大利地质学杂志》。

怀集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复原图 神棘绘
广东省怀集县的恐龙足迹首次发现于2021年7月,研究团队随后考察足迹点并记录一批兽脚类恐龙脚印,将其归为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足迹类—跷脚龙足迹类组合。这类组合在四川省和安徽省的白垩纪沉积中也有发现。2024年4月,有化石爱好者依据2021年的论文记录前往怀集探索,在化石点附近发现新暴露出来的足迹,包括一个哺乳形类足迹、一批兽脚类足迹,以及一些可能的四足动物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化石爱好者发现的哺乳形类足迹保存得非常精美,而且是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的哺乳形类足迹。邢立达介绍,该足迹宽度仅有2.5厘米,呈横向椭圆形,具有四趾,呈现出趾短而宽、趾垫圆润、末端钝圆的特点。由于足迹形态与巴西的切利足迹科足迹相似,故研究团队将其归入此类。“该类足迹多形成于风成环境,怀集县的足迹则形成于湖泊或河流沉积物中——这一差异表明,哺乳形类动物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邢立达说。
据悉,该区域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为三趾型,具有明显的爪痕,长度为9.5厘米,根据形态特征被暂时归类为跷脚龙足迹。此外,在该区域内还发现两枚四足类足迹,长度约45厘米,研究团队判断其可能由蜥脚类恐龙留下。
此次发现是华南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的首次记录,丰富了华南地区白垩纪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邢立达认为,随着研究深入,会有更多关于该时期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的信息被揭示出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华勤技术603296.SH新增一起对外投资,被投资公司为合肥晶合集成电路2025-08-31 08:31
- 万亿氢能赛道全球化布局,海德利森以“中国方案”破浪出海!2025-08-31 08:15
- 中昊芯英亮相CCFHPCChina2025:入选“WEC2025算力产业2025-08-31 07:51
- 资助货运从业人员子女求学,88名学子获得货拉拉“前橙计划”奖学金2025-08-31 06:54
- 2天爆卖2亿!京东旅行再次开售海航“随心飞”,飞趟新疆就回本2025-08-31 06:05
- 爱诗科技发布新一代视频生成大模型PixVerseV52025-08-31 05:19
- 人工智能+方案落地,工业供应链、情感消费、陪伴经济走向AI时代2025-08-31 02:50
- 8米通道刷脸通关,十五运会将应用“无感通行”新技术2025-08-31 01:12
- 乐鑫科技: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29%2025-08-30 23:26
- 三年三代,华为乾崑ADS快速迭代,ADS4技术实力已达L3级!2025-08-30 2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