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卫星大批坠落,如此折损率正常吗
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接连坠落,2020年至2024年间已有523颗再入大气层。昨天,这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如此“卫星雨”正常吗?对此,国内卫星专家表示,目前“星链”卫星的折损率处于正常范围,不过近两年太阳活动日趋活跃,对卫星坠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据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19年首次发射“星链”卫星后,2020年就有两颗卫星坠落,而去年一年的卫星坠落数超过316颗。这个坠落数量正常吗?国内卫星专家认为,鉴于“星链”迄今已发射超过7300颗卫星,目前坠落卫星数量不到总数的1/10——这个折损率处于正常范围内。
业内专家分析,前几年“星链”升空的卫星数量较少,因此坠落也少,现在组网卫星总数增长迅速,坠落卫星的绝对数量就显得突出,但这并不意外。一般而言,低轨微小卫星的寿命为5年,早期发射的不少卫星已达到寿命年限,不能再提供服务,也会主动离轨坠落。
不过,太阳活动进入高峰期也会对卫星在轨飞行产生影响。天文研究发现,太阳活动遵循11年的周期规律,其活动峰值期被称为“太阳极大期”。
美国航空航天局最近几个月的卫星测量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自2019年12月以来开始增加,确认进入第25周期,预计会在今年7月达到极大期——在此期间,太阳喷发活动增强,可能引发地磁风暴,而地磁风暴会加热地球大气层,导致大气层向外膨胀,增加卫星飞行的阻力,这也会导致卫星脱轨而发生坠落。
实际上,自2024年起,太阳活动活跃程度不断增强,高级别地磁暴日趋频繁。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近期调查发现,当地磁风暴发生时,卫星的再入速度比无太阳活动影响时快。在太阳极大期,卫星的寿命最多可能缩短10天,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卫星再入大气层的时间从原本的15天以上缩短至5天左右。
卫星专家表示,这些因素在微小卫星研制时会纳入考虑范围,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太阳极大期使用推进器保持轨道高度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定位换成演唱会座位号刷屏朋友圈,现存演出相关企业超109万家2025-09-05 11:47
- 多款智能生态新品亮相三星Galaxy秋季新品品鉴会2025-09-05 11:41
- 低仓躲过大跌的基金经理:更大的挑战刚刚开始2025-09-05 10:45
- 众多玩家“暗中”加码研发折叠屏手机市场加速多元化2025-09-05 10:40
- 苹果史上最大规模软件设计更新:iOS26发布向第三方开放AI模型2025-09-05 10:02
- AI赋能制造业效应凸显2025-09-05 09:27
- 从美的到万和京东家电家居用创新玩法助力厨卫电器品牌618直播突围2025-09-05 08:31
- 阿里云全栈AI技术引擎驱动SaaS企业全球化升级构建出海新范式2025-09-05 07:58
- 跨境电商SHEIN搭桥引路广货出海造新品牌2025-09-05 06:34
- 协同设计深度优化,英特尔携手面壁MiniCPM4.0,开启AIPC智能升2025-09-05 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