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给好苗子“单开炉灶”
讲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谭久彬
从主动请缨给院士特色班当班主任,到在本科生“尖班”担任导师,已经过去了五年的光景。
每当有人问,院士的教学科研担子压得已经够重了,为什么还操着本科生导师这份心呢?我总是讲起求学时,导师车仁生教授鼓励我主动提出创新方法、解决技术难题的经历。树立创新意识、塑造创新能力,也成了我几十年来带学生做科研最为看重的培养导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一代人的整体创新能力要比上一代人有本质性提升,才能不断培养出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才。“尖班”的成立正回应着新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需要。
可如何把刚入学的本科生在6至7年的时间里培养成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并形成一流的创新能力,取得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呢?面向“尖班”层次的好苗子,瞄准仪器强国建设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需求,我提出了“情怀引领、交叉创新、团队协同、实战锤炼”的仪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设计上,我们“单开炉灶”,重构仪器学科课程体系和知识谱系,拓宽学生学术基础和学科视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他们从事的研究方向,精准匹配课程。课程学习阶段,我们采用自主获取知识式教学。新的教学模式不是不讲课,而是“精讲”,主要讲背景、讲问题、讲思路、讲应用范畴、讲应用范例。大量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自己找到熟悉掌握知识的“最优路径”。
在“尖班”,学生进入学习阶段同时也进入研究阶段,我们将国际重大科技前沿问题等清单转化为学生课题清单,让学生参与到团队的科研攻关过程中,学习和感受身边创新成功的实例,确保研究生论文选题始终聚焦最有价值的核心关键问题。
为了使学生瞄准真正有价值的核心难题、实现创新突破,我们在科研实践中破除“唯论文”等弊端,形成以“挑战尖端、实战实效”为培养导向的研究生培养评价机制,形成扎扎实实做学问、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研究生培养生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首部靖江本土原创音乐剧《小先生》成功首演2025-09-11 20:04
- 2025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隆重举行 AI焕新驱动产业质变跃迁2025-09-11 19:56
- 京办”平台亮相服贸会,跨部门高效协同服务民生政务智能变革图景引关注2025-09-11 19:23
- 支付宝首个网约车智能体来了!T3出行AI智能助手正式入驻2025-09-11 18:59
- 三店同开!9.12南京、合肥、福州SuningMax店集中亮相2025-09-11 18:14
- 前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2000万辆2025-09-11 18:11
- 钛动科技作为广东AI代表企业,应邀亮相2025服贸会2025-09-11 17:42
- 助力2025年丰收节京东超市将投入30亿元补贴百万款农产品2025-09-11 16:54
- 央视报道飞象双师课惠及重庆超40万名师生助力AI教育高质量普及2025-09-11 16:22
- 华硕B850/X870主板好价到99划算节焕新装机2025-09-11 1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