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卡时代要来了吗
10月13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先后发文称,已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还分别官宣了预约、办理eSIM业务的渠道。当晚,苹果CEO库克完成直播带货首秀,宣布全球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iPhone Air下周在中国正式发售,引爆eSIM讨论热潮。
eSIM卡是电子化的SIM卡,它将传统的SIM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无须在设备上再插入实体卡,免卡槽也为设备轻薄化和内部结构优化留出更多空间。更核心的是,可以实现一号多终端、灵活切换运营商和套餐,对用户十分友好。
一项技术能否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单看对用户友不友好还不够。早在2017年,就有运营商进行eSIM卡初期落地试点工作,2020年起三大运营商先后在全国开通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的eSIM技术应用服务,却于2023年因安全风险全面叫停,技术升级后又于今年重启。除了技术与监管考量外,不可否认,eSIM推广会减少实体卡需求,用户携号转网更方便、使用网络更灵活,意味着用户黏性下降,会影响运营商收入模式与竞争格局,继而影响其推广动力。
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是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却不是决定性因素。更深层次的推力在于,eSIM向更多领域渗透是大势所趋——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到10亿,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长至69亿,届时eSIM将占据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苹果、华为、OPPO等厂商都将推出eSIM手机,也表明变化已至。
趋势是确定的,但过程是渐进的。即便有运营商、厂商推动,手机进入无卡时代也尚需时日。一方面,三大运营商的eSIM平台仍处于独立测试阶段,以单品牌、单系统测试为主,尚未形成统一接入标准,这将导致跨运营商配置文件无法通用,运营商互联互通仍需发力。另一方面,公众对eSIM技术优势、隐私安全、服务费用等尚不熟悉,对SIM卡也还存在使用惯性,提高用户接受度需要时间。
iPhone Air有望成为中国内地首款尝鲜eSIM技术的手机,首批吃到“螃蟹”用户的使用体验,影响的不只是其他用户的决策,还有在旁观望的厂商的选择。脚已迈出,重要一步能否走稳?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OPPO发布全新ColorOS16系统三大引擎与个人化AI体验升级2025-10-15 17:01
- 京东11.11持续火爆活跃用户数增长47.6%2025-10-15 16:14
- 参加广交会的全球客商,可用支付宝“碰一下”办理退税啦!2025-10-15 15:54
- 当观演成为旅行新选择携程携手LiveNation重塑展演经济2025-10-15 15:12
- 肇庆江门等多地开仓SHEIN超百亿投资智慧供应链“加速跑”2025-10-15 14:37
- “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跑2025-10-15 13:59
- 晶科能源上饶公司增资至约39.7亿增幅13.5%2025-10-15 13:29
- 立减85折叠加9折消费券全年最优惠,天猫双11今晚8点开启2025-10-15 13:16
- 无需插入实体SIM卡!eSIM手机业务全国上线2025-10-15 12:51
- 实探三大通信运营商营业厅:移动通信向“多模态”eSIM模式演进2025-10-15 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