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网站首页 > 数码周边 > >文章内容

打造人工智能的“导航”新样本

时间:2022-09-30 12:13   来源: 网络
打造人工智能的“导航”新样本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中心,一幅巨大的“智慧世界地图”矗立在显要位置。在艺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的画面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历史历历在目。9月初举行的盛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迎来黄金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倍增,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拥抱最新成果,承载国家级先行示范项目,率先探索健康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吸引一流创新资源。人工智能的“上海计划”呼之欲出。

9月22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法规。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严锐表示,这是继《上海数据条例》之后,上海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将有力支撑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此次立法着眼于创新和引领,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头雁”效应打造创新战略高地

基础研究先行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示灯。

“从小动物到人体,它配备了全套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亚洲唯一、世界第四的3T脑连接磁共振,可以清晰显示人脑的白质连接;亚洲第一台可用于扫描病人的7T MRI,人脑中最小的血管,一眼就能看出来……”复旦大学智能科技类脑研究院院长封建锋说。

紧邻张江科学城核心区,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多项国家级科学设施遥相呼应。张江国际脑成像中心、张江国际脑库、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等。,共同形成类脑研究体系,为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提供支撑。

2022年9月1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人工智能“OpenXLab Puyuan”开源系统。这个系统的九大开源项目涵盖了从感知到决策、从平面到立体、从数据到计算、从技术到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开放系统实现了不同代码库的统一接口,同时实现了从模型训练、部署到推理的无缝衔接,从而打通了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系列“首发”也在上海诞生。易图科技的“搜索”系列云芯片、天智智芯的7nm GPU芯片、腾讯的AI开放平台、华为的全栈AI战略和AI芯片、寒武纪云和终端芯片、商汤的重大计算平台在沪首发。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应用试水场景创新引领新赛道

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上海是先行者。

继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后,8月15日,科技部公布《关于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10个示范应用场景。

上海推进“需求引领、应用先行”的发展模式,鼓励ai最新成果率先“试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让上海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智能时代,钢铁是如何用AI炼成的?包的“黑光灯工厂”智力项目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20年全球“灯塔工厂”。在这背后,一个看不见的工业互联网保障了“黑光工厂”的顺利运转。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检测,检测效率提升70%;基于数字双胞胎的智能生产每年减少了1500万美元的材料成本...中国宝武的工程科学家、宝信软件行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钱卫东报告的一串数据,展现了钢铁巨头们轻盈的舞步。

通过无人机自主采集和3D重建技术,用户可以乘坐鼠翼滑翔伞穿越浦江两岸,从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顶端鸟瞰申城。

人工智能技术犹如新时代的“电”,为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自2019年以来,上海已发布3批30个主要ai应用场景。上海积极推进ai与智能交通、生命健康、机器人等场景的创新,试点无人轨道交通、智能车站、远程医疗等多种应用场景,推动了AI深度赋能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为龙头,其他区联动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加到2021年的331家,产值从1340亿元增加到3056亿元。一个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经成型!

探索“破题”之路,实施国家战略新样本

2019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建设,科技部和上海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这两个国家级项目对上海提出了先行先试的要求,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上海是最早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发展优先战略的城市之一。

三年来,为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即将出台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立法的一次探索,无疑将为全国立法积累经验。参与此次立法工作的上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立法监督处处长张震表示,人工智能的很多领域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快。通过负面清单和分级治理,把“不可能”的领域画出来,可以更好地释放活力,鼓励各类主体大胆探索。此外,计算能力具有高能耗的属性,成本往往是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法规,推动公共计算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利用,确保中小企业获得普惠性公共计算能力。

此前,上海已讨论或发布多项重大政策,引领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方向。“上海在人工智能政策创新领域的标杆性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起草人工智能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性法规、编制全国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构建全国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实施全国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更新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上海数据交易所落地,打造全国首个“跨境数字新门户”……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开放三年来,浦东新区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为源头活水”,在前沿新技术的落地过程中,监管和伦理研究缺一不可。目前,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已纳入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并被科技部列为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与伦理重点工作之一。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用“开放”、“包容”、“创新”三个关键词清晰勾勒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路径。“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努力为全国乃至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上海经验。”这就是“上海计划”。

热点精选

ad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版权所有©IT产业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 jokerdeyouxia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