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关节痛、总怕冷?三伏贴的关键知识都在这
盛夏热浪渐起,中医“冬病夏治”传统疗法迎来黄金期。作为三伏时节的特色养生方式,“三伏贴”正成为市民关注的健康焦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专家吴义春日前接受光明网采访,针对三伏贴的科学原理、适用人群、贴敷要点等核心问题进行解读。
借天时补阳气:三伏贴的核心养生逻辑
“春夏养阳,以从其根”,《黄帝内经》中的这一理念正是三伏贴疗法的理论基础。吴义春介绍,三伏天作为全年阳气最鼎盛的时期,人体毛孔舒张、气血涌向体表、经络通道开放,此时进行贴敷治疗,能使药物透皮吸收效率倍增,药力直达深层病灶,并激发脏腑自愈能力。
“这就像给人体阳气‘充电’”吴义春形象地比喻道,“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有利于引导伏留在筋骨深处的邪气外泄。在夏季治疗虚寒疾病,能有效减少或减轻冬季病症,体现了中医‘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冬病夏治:超前阻断疾病传播链条
所谓“冬病”,是指那些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夏季缓解,且“感寒加重,遇暖减轻”的疾病。吴义春表示,这类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鼻炎、反复感冒等,同时也包括胃炎、关节炎、冻疮、慢性腹泻及部分虚寒妇科病等。
从中医理论来看,这些疾病的本质是“阳气亏虚+寒邪内伏”的联合作用:肺阳不足易引发咳喘鼻炎,肾阳亏虚会导致老寒腿、腰痛,脾阳不振则可能形成慢性腹泻。而三伏贴通过“热时攻寒症”的策略,能实现“融化冰封”“修补漏洞”“建立防线”三重功效,即借助高温环境瓦解寒邪凝聚力,补充阳气修复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以抵御冬季邪气。
临床研究显示,连续3年规范贴敷三伏贴者,冬季呼吸道感染率可下降42%。
三伏贴:千年验方的科学内涵
三伏贴疗法历史悠久,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就详细记载了用白芥子、细辛等药物贴敷治疗哮喘的案例。如今,北京中医医院研制的温阳化痰穴贴,由炒白芥子、细辛、冰片等组成,专门针对寒性病症,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思想。
其核心药材各有功效:白芥子能温肺豁痰,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毛细血管;细辛能祛风散寒,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甘遂能逐水消肿,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延胡索能活血止痛,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再以姜汁作引,其中的姜辣素能使药物透皮吸收率提升80%。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三伏贴主要适用于五类病症:
一类是呼吸系统疾病,贴敷肺俞、定喘等穴位增强黏膜免疫;二类是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等),贴敷中脘、足三里调节胃肠功能;三类是骨关节疾病(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配合大椎、肾俞穴位祛风散寒;四类是妇科与儿科疾病(寒凝血瘀型痛经、小儿遗尿等);五类是亚健康调理(阳虚体质、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手足冰凉等)。
吴义春提醒,阴虚火旺者禁用三伏贴;皮肤破损、孕妇、发热期人群需慎用。
2025年三伏贴贴敷指南
2025年三伏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共30天。其中初伏为7月20日—7月29日,中伏为7月30日—8月8日,末伏为8月9日—8月18日。今年“三伏贴”共27贴,自6月21日起已开启预约。
贴敷方法为每伏连续贴敷3日。每天贴三个穴位,贴6小时后取下。常用穴位包括天突、肺俞、膻中、大椎等,具体穴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取。
“真正的养生,是顺应天时的科学智慧。”吴义春表示,三伏贴疗法凝结了中医“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市民可抓住夏季养生契机,通过规范贴敷为健康助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医用酒精的“敌我不分”引热议,全国现存卫生消毒用品企业超25.9万家2025-07-11 10:34
- 财政投3亿元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我国现存养老相关企业超37.2万家2025-07-11 10:34
- 上海市国资委: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2025-07-11 10:34
- 民用无人机标准再升级,全国现存无人机相关企业超3.6万家2025-07-11 10:33
- 星纪魅族FlymeAIOS2系统Aicy助手完成重大升级,正式接入深度思2025-07-11 10:02
- AI向善,打破无声壁垒:百度智能云曦灵手语数字人荣获联合国「AIForG2025-07-11 08:42
- 中兴努比亚与文心大模型深化合作,共筑AI应用创新生态2025-07-11 07:26
- 见证具身智能技术重要里程碑,智元A2-W从实验室走向产线2025-07-11 03:59
- 京东外卖四个月战绩:近200品牌销量破百万2025-07-11 02:59
- 国是直通车:联合国家补贴共同拉动服务市场需求平台企业激发消费新增长空间2025-07-11 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