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本报讯核聚变能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何时能用上这种绿色安全、可无限利用的能源?日前在沪举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总指挥李建刚透露,我国正在合肥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将于2027年建成,5年内有望看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则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
我国聚变能应用正在实行“三步走”战略。今年1月,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刷新了“亿度千秒”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BEST则将真实产生能量,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李建刚介绍,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稳定运行的可行性。
李建刚表示,未来10年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据介绍,与大型核反应堆相比,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特点,还因其体积小、固有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优势,在全球受到日益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并有望率先建成全球首个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精选
- 国家数据局: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政策加快落地2025-10-18 01:38
- 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2025-10-17 21:12
- M1、M2“剪刀差”刷新年内低值多项金融数据释放积极信号2025-10-17 19:22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1分钟“揪出”!2025-10-17 18:53
- AI赋能消费焕新2025-10-17 18:00
- 引领学前教育数字化新风向阿尔法蛋学前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亮相天津教育装备展2025-10-17 17:38
- 海南省首批两处环境空气智慧监测站完成建设2025-10-17 17:27
- 中微公司成都研发及生产基地 暨西南总部项目正式开工2025-10-17 16:40
- 上汽大众×火山引擎:共创智能座舱、智能营销新体验2025-10-17 16:33
- 小众目的地“出圈”、深度游爆火,租车市场“两头热”催生万辆新车投放2025-10-17 16:11
